蚯蚓养殖技术?
1、容器:养护蚯蚓时,需要使用水缸或水盆,再对其进行清洗消毒。
3、投苗:把蚯蚓苗放置在装有基质的容器里。
4、养护:在土壤上覆盖稻草遮光,并每周浇一次水,使蚯蚓快速繁殖
1. **选择养殖场地**:蚯蚓的养殖床一般需要选择地势平坦、土质松软、没有大块土壤、能够灌水和排水的地方进行建立[1]。
2. **建立养殖床**:建立养殖床之前需要将地面整平,并在地面均匀铺上经过发酵的基料,厚度约为10厘米,宽度约为1米。然后将蚯蚓种均匀撒在基料上,通常情况下每平方米可以投放0.25-0.4公斤蚯蚓种[1]。
3. **管理养殖床**:养殖床铺好后,可以再在蚯蚓上面铺一层基料,然后在基料上覆盖一层稻草,以保持温湿度。浇适量的水,经过一天后再检查床的状态,如果发生蚯蚓外逃、萎缩、肿胀、死亡等现象,需要查明原因,并及时***取措施[1]。
4. **饲养管理**:蚯蚓的温湿度和PH值对其养殖非常重要。温度一般在15℃-25℃之间为宜,冬季可进行适当的保温措施。饲料方面,牛粪、猪粪、烂菜叶、烂瓜果以及各种杂草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[2]。
需要注意的是,蚯蚓的养殖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,且不同的蚯蚓品种对环境和饲料有不同的要求。在进行蚯蚓养殖时,建议学习更多关于蚯蚓养殖的知识,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,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管理。
蚯蚓养殖方法?
1、箱养法:可用箱、筐、盆、罐、桶等,适于饲养爱胜属蚯蚓,如赤子爱胜蚓、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、北星二号等红蚯蚓。本属蚯蚓喜欢在烂草、堆肥、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、烂菜、瓜果,以及造纸、纤维、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,当然上述有机物、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,待温度下降后,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。把基料装入木箱、竹筐、瓷盆或砖池中,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,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~70%,并用草席、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,在气温13~28℃都能正常生长。
2、坑养法:土坑、砖池、旧猪圈、房檐下、墙脚边、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、石砌成养殖池,除爱胜蚓属外,还可适宜养青蚯蚓。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~60厘米,面积根据需要而定,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,先在底层加入15~20厘米厚的基料,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,就可引入蚯蚓养殖。如蚯蚓较多,可在土上再加一层10厘米饲料,上面再覆盖10厘米肥土,青蚯蚓要求保持土壤湿度30%左右。也可利用旧猪圈改成养殖池放养。
养殖蚯蚓方法
1、下种
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,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,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,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。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-2. 5 kg/m2或1-1. 5万条/m2,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,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。
2、遮阴与防护网
蚓种放好后,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,再放塑料薄膜,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。既可防鼠、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。
3、温湿度的调节
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-27℃,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。
冬季桑园***用加厚养殖床到40-50 cm,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,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、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,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;冬季大棚、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,
以防蛆叫煤气中毒,另外,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%80%,每天通风3一4次,每次30min。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,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。
4、勤除薄喂
除蚯蚓粪、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,结合喂料每月2 -3次,每次厚度10 cm,力求粪料新鲜透气,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,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。
5、分期饲养
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、繁殖群、生产群,薄饲勤翻,每月给料2次,每次给料厚度10 cm。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,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,防比病虫害的发生。
6、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
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,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,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,把分离出的蚓茧、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,保持好温湿度。
蚓茧孵化50%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,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,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,每1 m2可孵叫茧5-6万,应及时分堆处理,可分成2-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,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。
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,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。
7、适时采收
蚯蚓的***收时期: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,生长发育缓慢,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,夏季每月***收1次,春秋季节每1. 5月***收1次,***收后及时补料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cny.cn/post/33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