鲫鱼养殖优缺点?
优点,繁殖快。适应性强。
缺点,水质要求高。水要肥
鲫鱼和别的鱼会有所差异,鲫鱼本身好动,吃的不多但是消化快,所以喂养追求的是少量多次,每天喂养的比较频繁。鲫鱼吃东西的时候是比较凶猛的,基本来者不拒,只要能下肚子的都会吃掉,喂养的饲料因此要随着其大小慢慢调整,不让容易撑死鲫鱼。温度高的时候鲫鱼进食快而多,温度低则慢而少,大家要根据这个调整下不同温度段的喂养,正常的时候每天喂养次数在5-6次左右。
鲫鱼俗称喜头鱼、鲋鱼、鲫壳、鲫瓜子、佛鲫等。一般体长15~20厘米。体型略小,侧扁而高,体较厚,腹部圆。眼大,口位于前端。头短小,吻钝。无须。鱗片大。侧线微弯。背鳍长。
一般体背面青褐色,腹面银灰色,各鳍条灰白色。因生长水域不同,体色深浅有差异,色泽由背部的灰色逐渐过渡到腹部灰白色。 鲫鱼是一种生长较慢的中小型鱼类。1冬龄鱼体长5厘米,2冬龄体长10~14厘米,3冬龄鱼达18厘米。
雌雄鱼个体的生长速度不同,随着年龄增大,雌鱼的生长速度比雄鱼快。在不同水域中的鲫鱼生长有明显差异。
鲫鱼属于底栖鱼类,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江河湖泊中,特别是水草丛生的浅水湖汊和池塘中。 鲫鱼是我国分布广泛的淡水鱼类之一,对各种类型的水体有较强的适应性,生长快,易伺养,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,以2~4月份和8~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。
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,喜欢群集而行。有时顺水,有时逆水,到水草丰茂的浅滩、河湾、沟汊、芦華丛中寻食、产卵;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、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,它们就暂时栖息下来。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,也是择食而居。
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,更是它们的集中地,即使到了冬季,它们贪恋草根,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。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,它们是遇流即行,无流即止,择食而居。冬季多潜人水底深处越冬。
鲫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,主要食物有浮游生物、底栖动物和各种水草,还常食高等植物的种子、植物的碎屑等,也很爱吃小虾、蚯蚓、幼螺、昆虫等。
在自然情况下,生活在不同水域的鲫鱼的性状都有一定的变化和分化,形成鲫鱼的地方种或经人工选育形成各种优良品种。
从鱼类生长看,可将鲫鱼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低体型,体高为体长的40%以下,通常生长缓慢,主要有野鲫等:另一类是高体型,体高为体长的40%以上,生长较快。 我国人工养殖的鲫鱼都属高体型,主要有银鲫(包括黑龙江银鲫、方正银鲫、异育银鲫、松浦鲫等)、白鲫、彭泽鲫、淇河鲫、滇池鲫、龙池鲫等。
鲫鱼,养几天?
200天左右
鲫鱼的养殖周期一般为200天左右。喂食:当水温低于18℃时,饲料日喂食量为鱼体重的1-3%,当水温高于18℃时,饲料日喂食量为鱼体重的3-5%。
在养殖鲫鱼的时候一般可以和鲤鱼、草鱼、鳙鱼或者青鱼等鱼类混养(混养的鱼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来定),同时放养鱼苗的时间一般以冬季为宜,每亩放养1500-2500尾即可。
养几天鲫鱼,要看当时气温,同时也要看养在什么地方。冬夫钓上的鱼,放在大一些面盆里养。不给食吃可以养近一个月不死。夏天,钓上的鱼。有时早上钓到,养在护获里,放在河里养,差不多晚上就死了。如放在面盆里养,2个小时也快死了。
鲫鱼养殖周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。人工养殖的鲫鱼生长速度快,半年左右就可以长到200克以上。5月份投放,12月就能捕捞上市。
人工养殖鲫鱼,4月份中下旬将鲫鱼苗放入池塘中,亩放10000-25000尾,待鱼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可在池塘中放一些白鲢鱼,以产生调水的效果。养殖鲫鱼的池塘内培养一些水草,为鲫鱼提供天然饵料,投喂饲料时确保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达到30%左右,以便保证鲫鱼生长的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cny.cn/?id=4011